石门成了孕育“中国名茶之乡”、“中国茶禅之乡”、“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”、“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”和“全国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”。
石门银峰选料上乘,于清明前后,按成品要求,采摘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雾山中茶园的春茶头轮新梢,经摊青、杀青、摊凉、揉捻、炒二青、摊凉、复揉、复烘、做形、提毫、足干等十几道工序精细加工而成,并分成特级、一级、二级三个等次。该茶条索紧直、白毫显露、滋味甘甜、香气高长,具有头泡清香,二泡味浓,三泡四泡香气犹存的优良品质。
一、茶区生态优、环境好
石门县地处湘鄂边陲,茶区主要位于湖南屋脊——环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,森林覆盖率达81%,林下生茶、茶中有林、林茶相间,符合茶树生长的原生态环境。
且位于神奇的北纬30°、正值武陵山片区和“中国名优绿茶走廊”带上,加之石门县境内风光旖旎,土壤含丰富的硒、锌、磷……,有大中型水利工程(原皂市水库即现在的仙阳湖)调节,形成了温和湿润的气候等诸多有利条件,造就了石门茶叶纯天然、真有机的“天生丽质”。
石门是农业部确定的长江上中游特色和优质绿茶出口基地县,二度获评“中国名茶之乡”(湖南唯一),曾数次评为全国十大生态茶叶示范县、全国茶叶百强县、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、湖南千亿元产业十强县,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7年授予石门县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荣誉等。2018年石门县通过国务院第三方考核评估,光荣脱贫摘帽,甩掉了32年贫困县帽子。石门县建成18万亩生态茶园,实现了“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”目标和梦想,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二、茶业规模大、茶企多
全县10个乡镇、3个农林场产茶,涉茶区人口20万;现有标准化生态茶园18万亩,壶瓶山、东山峰、罗坪三个主产茶乡镇均有高山茶园2万多亩,分别评为湖南省茶叶十强乡镇。
其良种茶主要为“槠叶齐、碧香早、福鼎大白、中茶108、黄金茶”和本地群体等良种化率60%。年产干茶2.2万吨,农业(鲜茶叶)产值6.5亿元,茶旅综合产值18亿元。全县共有茶企280多家,年加工“红、绿、黑、白”四大茶类规模达2.3万吨,其中精制出口茶的产能规模1.6万吨,每年通过湖南省茶叶集团、中粮集团湖南中茶公司和淅江、广东等,间接出口8000多吨,其绿茶主要出口摩洛哥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加纳、阿尔及利亚、美国等,红茶主要出口俄罗斯、欧盟等。
全县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——湖南壶瓶山茶业,10家市级龙头企业分别是石门渫峰名茶公司、安溪茶业公司、白云山国有林场、东山秀峰茶业公司、湖南楚韵茶业、天下康生物科技公司、湖南禅茶一昧公司、太青山茶业、天画罗坪茶业、湖南芙蓉园茶业等,还有30多家县级骨干茶厂和155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社,干茶加工场300多家。其中湖南壶瓶山、楚韵茶业等5家获自营出口基地备案,湖南天下康生物科技公司提取生产茶氨酸、儿茶素等茶叶内含成分。
石门县15家茶企加入了湖南大湘西茶叶促进会、7家茶企加入“湖南红茶”,由大湘西主导的“潇湘.石门银峰”广告,已广泛在机场、高速公路、高铁、地铁、中央1、4、7台和湖南经视、茶频道等宣传。
三、茶叶品质优、品牌响
石门茶水浸出物含量45%,茶氨基酸4-5%,EGCG儿茶素含量高达8.221%,远远高于全国6.87%平均水平,为全国第一。
早在宋代“牛抵茶”即为贡品;晚清,“石门宜红”出口英、法等国;近代“东山秀峰、石门银峰、白云银毫”等68次获国内、国际金奖;“石门银峰”2005年“中茶杯”特等奖、同年“石门银峰”、“东山秀峰”双双入选“湖南十大名茶”。
“石门银峰”系列“东山秀峰”1990年全国茶叶评比总分第一,1994年获第四届亚太地区国际博览会金奖,2006“中俄友谊年”被国家主席胡锦涛选作“国礼茶”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。2007年注册地理证明商标;2011评为“全国最具发展力公共品牌”;2012年评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,2015年获意大利米兰百年世博“中国名茶金奖”,2018年蝉联湖南十大名茶。全县已授权30家茶企经营,100多家茶园基地和初制茶厂加工。
“石门红茶”作为湖南红茶中的最杰出的一员,以 “冷后浑”闻名,清时即出口英法和俄罗斯、美国等。“渫峰”牌“石门红茶”曾获评首届“国饮杯”特等奖、“石门怡红”第四届国际(北京)茶博会金奖、石门小红茶2018年香港国际名茶比赛冠军。
四、标准化、有机茶领先
石门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,也是国家商检总局认定的国家级出口农产品(茶叶、柑橘)质量安全示范区。
东山峰1991年获全国第一个茶叶“绿色食品”认证;1998年白云山全省第一个获得欧盟有机茶认证,到目前,全县12家企业的2.3万亩茶园,分别通过了IMO、BCS、ECOCERT、NOP、JAS、OFDC有机认证,是名符其实的全国有机茶大县、湖南省有机茶第一县。
2000年《石门银峰茶》制定全省第一个茶叶地方标准,2010年标准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升级,2015年又制定了《禅茶》标准,在全省领先。
五、茶禅文化深、茶旅融合好
西晋《荆州土地记》记,“武陵七县通出茶,最好。”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,隶属武陵郡的石门就是优质茶叶主产区。
唐宪宗元和年间,著名诗人刘禹锡就任朗州(今常德)司马时,曾到石门西山垭,写下《西山兰若试茶歌》“山僧后檐茶树丛,春来映竹抽新茸……斯须炒成满室香,便酌砌下金沙水”,据专家考证,是中国绿茶“炒青法”最早记载。
石门茶叶成名于宋代。北宋皇祜年间,蔡襄著《茶录》中,即有“石门产牛牴茶,为贡品”的记载。《中国茶经》记载,石门夹山牛抵茶,自唐至清历代都是皇家贡品。
“茶禅一味”出夹山。唐时,夹山寺主持悟出“茶禅一味”成为“茶禅文化”的发源地,石门是“世界茶禅之源、中国禅茶之乡”。自2003年起连续举办了18届 “请喝一碗石门茶”文化活动,白云山评为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、维新镇云中君评为全省十大最美茶园。
一二三产茶旅融合前景好,石门夹山茶禅游、白云山茶文化公园、湖南屋脊壶瓶山、罗坪土家游、东山峰茶山花海、环太青山茶乡游、金仙阳生态游……正渐兴渐浓。成功举行的2020“请喝一碗石门茶”之——“石门银峰”茶山行活动,又在省内外形成了“小投入、大影响”。
石门茶人有决心有信心争创“中国有机茶第一县”,坚定不移走全域有机茶叶发展之路,加快推进三产融合,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,打造“百亿茶产业” 奋斗目标,实现乡村振兴战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