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东洋蛇灯

肥东洋蛇灯是集民间扎制工艺、民间音乐、民间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传统艺术,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

肥东洋蛇灯.jpg

历史渊源:起源于元末明初“洋蛇救命”的传说,相传大邵村邵氏婆媳被元兵围困时,一条白蟒惊散元兵救了她们,邵家为感恩扎制蛇灯并世代相传,形成具有民间祭祀和节庆娱乐性质的民俗活动。

 

制作工艺


蛇珠:由九十九个小竹角组成,内有大硬圈装活火圈,配制两管四爪固定,还配有响钹,滚动时能发出响声。

 

蛇头:是最重要部分,上下颚可分开,蛇芯子直伸,通过机关能伸展自如,内有放灯火的硬圈,上面有五色金银糊成的“似龙角”和寓意八仙的图案。

 

蛇身:用毛竹破成竹丝编成圆圈,再用黄麻捻成的绳子编织固定,一节节捆扎组合成骨架,蛇身内暗藏九十九盏灯。

 

蛇皮:过去每家每户出四两纱织成布后处理成蛇皮,如今采用新型布料,能透出蛇腹内的光,且防风耐火。

 

表演特色


舞蹈动作:有“长蛇出海”“走径折”“摇大车”“四蟒翻身”“盘宝塔”等8套动作,舞者默契配合展现蛇的各种形态。

 

伴奏音乐:以锣鼓和民间礼炮“三眼铳”伴奏,主要乐曲有“长槌”“十番”等,激昂鼓点和清脆炮声增添热烈氛围。

 

活动流程


扎灯:制作工艺复杂,需一整套绑、扎、凿、勾、翘、压、衬等方法,由老艺人口传身授,原材料包括毛竹、黄麻、桑皮纸、蜡烛等。

 

出灯:出灯前人们前往东山洞口行三步一叩首大礼,灯队队员按顺序向蛇神拜并点亮蛇灯,蛇身用大红绸布包裹,前面有4对牌灯,接着是两个三眼铳助威,队伍尾部有20管笛子和两个大抬鼓。

 

玩灯:灯队队员展示各种高难度动作,如“长蛇出海”有头出、尾出和头尾双出三种,“走径折”展示蛇蜿蜒游动状态,“摇大车”是蛇出海后翻腾表演,“盘宝塔”分为头盘和尾盘,是表演高潮。

 

收灯:又称“说好”环节,有44句好言好语。蛇灯返回村庄离村500米远时,三眼铳鸣炮迎接,将蛇头放置在负责玩蛇头的人家设坛膜拜,参演者向香坛作揖磕头,最后灯队队员每人携带一节蛇身回家保存。

 

文化价值


表达了感恩、报恩的道德观,是“活”着的民间文化,传达出地方百姓的情感需求、审美观、道德观等,对研究民俗文化、民族生存、文明演进和人类生存状态的衍变等具有重要价值。

相关推荐:
特色优联
我的微信号:teseyoulian

随机推荐